企业质量体系运行中常见的错误

一个企业通过了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并取得了"认证证书",是否就说明该企业的质量体系在有效运行?产品质量就能很好地满足顾客的需求了呢?回答显然是否定的。在通过了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的企业中,有的企业产品质量大幅度提高,经济效益十分显著,而有的却面貌依旧,产品质量平平。究其原因,除认证本身的客观原因外,主要还是企业自身原因造成的。

质量体系的核心是“程序”,即按规定的标准来约束自己的行为。这就要求企业的所有人员依法行事、求真务实、真抓实干且持之以恒。只有这样,才能使建立起来的质量体系得以有效运行。

质量体系有效运行最根本的要求是:“应该做到的要写到,写到的要做到,做到的要有记录。”质量体系管理的这三条基本要求看似简单,但在实际工作中执行起来,许多企业便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。

1、 言行不一:“言”指相关程序文件或“作业指导书”,“行”指具体操作和操作记录。在非关键过程中,"言行不一"可能是一般性错误,若在关键过程中,这可能就会造成产品质量的严重不合格,这明显地违反了"写到的要做到"这一准则。

2、 行政命令代替程序:这一现象普遍发生在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身上。常出现某些负责人对工作程序理解不够,用现场指令代替既定的程序。会逐渐使质量体系运作日趋困难,最终导致质量体系“各存实亡”。

3、 只说不做:工作没有按完整的要求完成,不可避免的会对最终产品埋下质量隐患。发生此类现象主要的原因是职工对工作程序不理解,对自己的工作只有感性认识,对待工作的态度往往就是不管采用何种方法只要完成任务就行。

4、 只做不记:主要是指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不注意记录或不注意保存“原始记录”,具体做了什么,有时连自己也不清楚。做的好坏程度也无法判定。

5、 随意性强:主要是指随便改变操作程序,而不经过相关部门的同意和签发变更通知单。造成产品质量的波动,破坏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连续性。

6、 概念模糊:在内审中某些部门在执行相关程序文件时理解不够或图省事,错误地把“甲”当成“乙”。

企业质量体系如何有效运行
  通过了ISO9000体系认证并不能证明企业质量管理十全十美,也不代表企业的产品质量无可挑剔,它仅仅是企业达到了国际标准要求的最低起点的一个证明。在观念上、习惯上适应ISO9000标准和质量体系文件的要求。必须坚持执行并不断地通过内部质量审核和管理评审加强监督检查,随时发现问题,随时解决问题,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质量体系有效运行 。